债市冲击下有哪些影响
尽管中国经济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不乏业内人士认为不宜对债市过度悲观,但目前由于情绪的变化叠加资金面趋紧,各界对债市对前景存在较大的分歧。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吧!
债基遭遇大赎回
债基被大幅赎回从周一就已经开始。到了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MLF操作和17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与此前持平,MLF为缩量续作。债券市场抛压加剧。
某股份行下属理财子投研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轮债市的负反馈核心在于短端,同业存单影响了货币基金和短债,短端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太快,带来了估值的变动,导致大量赎回,并进一步引发了负反馈。
“资金在9月末、10月25日(缴税)前后明显收敛,R007最高上行至2.67%,存单利率缓慢上行。11月上半月,资金有收敛压力,需要央行降准或者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11月中旬资金最紧。”另一资管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供给端看,11月存单到期多,商业银行增发存单,资金预期转为收敛,提前融入跨年资金,锁定资金成本;就需求端而言,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加速,存单一级市场需求减弱。券商、货基卖出存单,二级市场需求弱。
数据显示,11月14日,基金是当日债市的最大卖家,合计卖出575亿。各个期限、各个品种都是净卖出,无差别卖出印证了债基有赎回。基金卖出最多的期限是7-10年期的品种,这说明货基在压降产品久期;同日,券商机构行为有差异,券商卖出3年期以上债券430亿,但买入约200亿3年期以内的债券;券商则是卖长债、买短债,即降低组合久期,同时降低了杠杆;根据可得数据,当日理财主要是卖出了40多亿3-5年期利率债。
理财净值、规模压力大
除了债基遭遇回撤,理财子也是这波债市大跌下的焦点。在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早已今非昔比,净值曲线也随着市场跃动。
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16日,在3万只理财产品当中,最近一周出现负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万只。
16日,市场上还传出公募基金希望理财子不要赎回债基的消息。据记者了解,多家理财子接到了公募基金的电话,请求不要赎回。不乏理财子连夜加班讨论如何应对赎回、兑付。
有股份行下属理财子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对于公募债基的赎回其实从周一就开始了。“周一债券收益率大幅跳升10BP,大家都预感到可能会出现负反馈,赎回会加剧,因而谁都不想当最晚才赎回的那一个。”
“机构之前最喜欢买入的就是银行二级资本债,然而本周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跳升了大几十个BP,债基净值回撤惨不忍睹。”另一理财子债券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
早在8月,当时债市因为MLF、LPR接连意外下调而走出一波牛市。第一财经当时报道,由于市场资金面宽松,优质资产减少,“资产荒”的气味渐浓。信托、理财子抢筹城投债,公募基金则涌入二级资本债和利率债,二级资本债几乎被买到“没有利差”。如今情况则截然不同。
之所以理财子目前尤为紧张,一方面是担忧净值回撤会遭遇个金部门和理财客户的投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波债市变脸让机构辛辛苦苦积攒了大半年的净值几乎瞬间清零,理财子则尤为担心净值大跌而导致的规模大降,在年底考核即将到来之际,这无疑是从业者最不想看到的。
此外,近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步伐加快,过渡期将于2022年年底结束。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发布公告,调整旗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申赎规则、估值方法等。整改冲刺期恰逢市场动荡,这也或加剧理财子所面临的来自客户的压力。
债市企稳但抄底意愿不强
11月17日,债市呈现逐渐企稳的迹象。
当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1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不过,机构对于后市走势仍存在分歧。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从货币政策、 银行负债以及交易配置三个角度的回溯对比来看,后续存单利率仍有上行空间,1年期中枢或将逐步回归至政策利率附近。“债市下跌-净值回撤-产品赎回-被动抛售-债市继续下跌”的模式显然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我们认为央行很可能会监管干预,平抑波动、维护秩序。但这并不构成利率的趋势性下行,也不代表目前调整已经到位,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很难再回到2.5%以下的水平,建议不用过于恐慌,但也不要过多博弈市场反弹。”他称。
上述理财子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17日债市逐渐企稳,但市场抄底的意愿不强。近期结构性货币工具较多,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出台的概率下降,资金中枢在震荡上移,资金中枢易上难下,存单仍有调整压力。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策略分析师夏愔愔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认为短期内可能缺乏能够令市场风险偏好回落的因素,如果央行能对流动性进行调节,这或有助于抑制收益率进一步上升,整体上我们预计短期内收益率可能高位波动。”
不过,不乏观点认为,不宜对债市过度悲观。尽管地产支持政策频出,但各界预计复苏之路并非坦途。除了供给端,需求端也是关键。就中长期而言,地产行业的根本仍旧是销售。安盛中国首席投资官楼超日前也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库存很高,加上今年内疫情反复,未来一手房销售快速回暖的前景仍待观察,市场仍旧需要消耗现有库存,并以保交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