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更名意味着什么
将新冠疫情改成新冠病毒感染,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区别呢?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新冠疫情更名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冠疫情更名意味着什么
其一、由肺炎改成感染,意味着病理等级的下降。
病毒感染更像是一种流行性病毒传播,比如感冒就是病毒性感染的一种形式。相比起肺炎,病毒感染的危害性更低,凭借自身免疫力都能进行抗衡。
其二、改名之后,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都会有相应调整。
自从全面放开后,健康码和行程码取消了,核酸检测点也撤离了,也不再进行两三天一次的核酸检测了。
如今要想确定自己是否成了小阳人,只有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去医院和指定的医疗机构做核酸检测。
二是在家做抗原检测、量体温和感知是否发烧感冒。
其三、除非重症患者,其他人员不需要再进行隔离。
跟随着核酸检测点和行程码的撤离,隔离方舱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不用到方舱隔离,不用到指定酒店隔离,只需要居家自行处理,甚至不会规定在家隔离,完全靠各位小阳人自发自觉应对,这就是目前的状况。
新冠病毒感染肯定不再医疗保险理赔范畴。
最近就有发生过关于新冠患者跟保险公司的理赔纠纷案件。
保险公司给出不理赔的依据就是,患者必须证明自己所得的是肺炎,必须提供医院的核酸检测相关报告,以及病理报告里各项检查数据必须达到某些标准。
如今,新冠疫情正式改名为新冠感染,保险公司也就名正言顺的可以把这一项目剔除保险项目了。
毕竟,也没有保险公司给感冒患者理赔的情况,患者再也没法证明病毒感染是肺炎了。
全面放开是大势所趋,新冠疫情的改名,似乎对老百姓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潜在的变化和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全面放开给予了近年来经常隔离和封控的人活动自由,但是也完全放开了风险。
尤其是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有各种基础病,个人行为还不自觉,被感染的风险非常大。
小孩子抵抗力弱,各种退烧和预防感染的药品又奇缺,被家人传染的风险也非常大。
所以,不用做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后的全面放开后,我们面临的状况是,我们不再担心自己是不是小阳人了,而是自己还是阴性,却被包围在一群小阳人的恐慌中。
专家:现已具备回归“乙类乙管”条件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甲类传染病是指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在人间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流行时需要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是指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需要采取计划性疫苗接种,进行义务性、公众性检查与治疗,对传染源或者对传播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等社会性控制工程的传染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在今年8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冠疫情是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今后当它不再造成严重损害时,我们会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解读问答指出,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向中新网表示,根据传染病危害程度、流行强度,现在疫情防控已具备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的条件。
他介绍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第五款,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王岳说:“病毒经过三年变异,目前它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是很低的,从这个角度来评估的话,我们已经基本具备回归条件。”
正式更名,意味着什么?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称,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基于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新冠疫情很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当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传染病且无法将它归为甲乙丙哪一类时,我们就会设置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去规制。”王岳认为,根据三年前的情况,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是有必要的。
“这三年为我们争取了一个窗口期,让我们避开了高死亡率的时间段。”他说。
三年后的今天,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胡晓翔表示,具体措施将发生变化。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对于甲类传染病, 医疗机构发现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对于乙类或丙类,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也就是说,对甲类或者乙类甲控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需要强制管控。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否则,就不可以隔离控制。”胡晓翔说。
如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告称,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对此,胡晓翔解释说,更名淡化了“肺炎”,意思是现在的新冠病毒主要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而非对下呼吸道的损害,感染之后更接近于感冒,“这样,就更为‘甲管’变‘乙管’以临床支撑,理由更充分”。
此外,公告还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胡晓翔说:“这是管控措施进一步放松,有利于出境、旅行、走动,以及冷链物品的物流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