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症高峰已慢慢出现
继北京之后,另一大城市上海的多家医院也开始出现急诊量激增的情况,急诊量比平时翻了一番,而重度峰值开始慢慢出现。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上海重症高峰已慢慢出现,供大家阅读参考。
上海多家三级医院急诊量猛增。
“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的增多,急诊就诊量已经翻了一倍,重症高峰已经慢慢出现了,我们正在集中力量,确保重症患者的救治。”12月29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与瑞金医院一样,面临急诊大考验的还有上海多家三级医疗机构。在仁济医院,连日来120接诊量逐日攀升,东院和南院两个院区12月28日一天共接到269辆救护车,位居全市市级医院前列。“其中,东院区急诊就诊量已达1500人次/天,南院区急诊量也在1000人次/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庄旭透露。
澎湃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前来三级医疗机构急诊的患者群体中,仍存在少部分“非急诊”需求的人群。对此,多家三级医院发出呼吁:“非急诊”患者可以通过普通门诊或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陈尔真透露,目前社区的诊疗能力和药物储备正在逐步提升。接下来,新冠抗病毒药物供应也将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其中包括国产、进口小分子治疗药物,在医生的指导和评估下,满足部分社区病人的诊疗需求。
瑞金医院:急诊就诊量翻倍,“非急诊”需求仍存在
“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的增多,重症高峰已经慢慢出现了,急诊压力很大,人手很紧张。”陈尔真表示,该院这两天来,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从以往的600人次/天已降至300人次/天,但急诊的就诊量出现明显增长,较之前翻倍,达到了1500人次/天。
陈尔真坦言,当前,前来急诊的新冠感染者占据80%,其中老年人比例又占了40%-50%,大部分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因新冠感染后导致疾病加重,在65岁以上老人中有肺炎表现的占了一半左右,“在收治入院的病人中,主要包括有重症化倾向的,以及出现低氧血症、胸闷气促的危急重症患者等等,我们需要密切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变化,第一时间采取救治的措施。”
“对于三级医疗机构而言,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陈尔真发现,在该院急诊中,也存在一些“非急诊”需求的病人,如一些没有基础性疾病的年轻人在感染新冠后,出现了发烧、咽喉痛、轻微咳嗽等,但没有一点胸闷、气促的情况,跑来急诊排了长队,最终也没有查出任何肺炎的表现。
陈尔真还提及,还有一部分病人存在就诊误区,“有人一咳嗽,就跑来急诊,想要医生帮忙开抗生素挂水。新冠感染是由于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盲目挂水并不能对病情起到缓解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专门跑来医院配新冠抗病毒药物,想为自己或家里的老人备点药,陈尔真对此表示:“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一药物也需要规范使用,即使在三甲医院,这一药物也主要针对住院病人使用。在门诊中,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如肺炎渗出的情况来综合判断,严格把握用药指针,抗病毒药物绝对不能滥用。”
陈尔真同时呼吁,针对一些没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果仅仅存在发烧、肌肉酸痛、轻微咳嗽,没有明显的胸闷、气促情况的,可以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区级医院就诊。
“目前,社区的诊疗能力和药物储备正在逐步提升,如果不属于高风险感染人群,仅存在一些普通感染症状的,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能满足诊疗需求。如果症状相对严重的,社区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这样也是为了保证分类治疗、合理就医。”陈尔真进一步透露,接下来,新冠抗病毒药物供应也将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其中包括国产、进口小分子治疗药物,在医生的指导和评估下,满足部分社区病人的诊疗需求。
仁济医院:120来院数量明显增长,老年人大部分存在肺炎表现
“现在,我们的发热门诊就诊量较前一段时间下降了,但急诊的就诊量增加明显,不少人是因为出现了咳嗽症状,前来医院做进一步的CT检查。”庄旭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庄旭介绍,在位于浦东新区的仁济医院东院,急诊的就诊量此前维持在900-1000人次/天,但现在已经达到了1500人次/天,加上发热门诊就达到2100人次/天。而在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仁济医院南院,急诊的就诊量此前维持在500人次/天,现在翻了一倍,达到了1000人次/天。
急诊就诊量逐日攀升过程中,120救护车来院数量连日来也有明显增长。
庄旭透露,目前,仁济医院120接诊量在全市市级医院中处于前列。12月28日一天,东院区和南院区加起来,来了269辆救护车,前天两个院区也来了238辆,每天数量都在攀升,“大多数120送来的人为老年人,大部分都存在肺部炎症的表现,以低氧、胸闷症状为主,还有一些是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专科急症。”
庄旭注意到,当前,急诊病人大幅度增长背后,也有一部分人并非那么紧急,有人一出现咳嗽,就来急诊拍CT,不少为年轻群体,“我昨天在预检台,1个小时就遇到了10多个这样的病人,年轻人居多,大部分已经没有发烧的症状,只是来看一看咳嗽。”庄旭坦言,目前在新冠感染人群中,部分年轻人症状较轻,即使他们的肺部有少量渗出,大多也属于轻症表现,口服一些药物就可以了,不是所有肺炎的人群都需要住院治疗,真的出现“白肺”的情况也很少,大家不必太过于惊慌。
在庄旭看来,当前对于三级医院来说,最重要的是关注有基础性疾病、新冠感染的高龄老人,这部分群体由于年纪大了,耐受性差,存在低氧、胸闷、气促的可能性大,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也很高。
“临床上,在新冠重症指标中,指脉氧93%以下就是其中之一,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目前,重症患者主要也以基础性疾病多、高龄老人为主。对于一些相对轻症的患者,我们会建议通过互联网医院来进行咨询、配药等。”庄旭表示。
庄旭同时呼吁,一些已经阳康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如果还存在咳嗽的症状,一方面可以选择该院门诊进行常规诊疗,进行一个常规的CT评估,将急诊资源让给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前往一些区级医院或者具备相应诊疗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