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持续下滑趋势:未来生育趋势怎么看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社会关系全面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年龄和自然构成,各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那么未来生育趋势怎么看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母婴板块市场表现亮眼
1月11日,在深圳市宣布育儿补贴新政当天,三大指数集体回落,但三胎指数却逆势上涨1.04%,皇氏集团、安奈儿、金发拉比等概念股涨停。
据了解,皇氏集团为西南地区乳业龙头,公司围绕“乳业+文化”双主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水牛奶技术研究和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文化领域围绕影视娱乐、动漫幼教、直播金融等互联网平台业务等垂直生态发力深耕。
安奈儿是A股唯一纯正童装标的,旗下品牌Annil,定位0—14岁中高端童装市场。金发拉比主要业务为中高端母婴消费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2021 年制定“母婴产品+医疗、医美服务”战略。1月12日,金发拉比继续涨停。
辅助生殖、托育、乳业等母婴等领域市场需求有望释放。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地政策利好频出,母婴行业御风而上。一方面政策引导生育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不孕率等因素使得辅助生殖被更多接受,加上辅助生育行业渗透率还比较低,所以行业规模有望出现快速增长局面。新生婴儿数量会赋予乳业和托育行业新发展动能,同时国产品牌竞争力持续增强,部分行业龙头市场份额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接力落地:各地均有生育补贴政策
我国对生育政策持续松绑。早在2021年,“全面三孩”新政引起了媒体与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表示,同年5月31日后均可以生育三孩,新政策出台前“生育服务登记证”到所在地登记备案,待出新“生育服务登记证”后进行补办。2022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曾指出,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实际上,在深圳、济南两地之前,哈尔滨省黑河市、湖南省长沙市、云南省、湖北省黄冈市多地就已采取类似行动,响应顶层设计。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2022年5月至10月,近40城在发布的楼市政策中,特别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哈尔滨省黑河市、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力度最大,每月发放生育补贴的金额达到了1000元。两地提出向依法生育二孩、三孩的夫妻每月合计发放育儿补贴500元、1000元,直至孩子满3周岁。
2022年10月,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发布文件称,对合法生育、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
2022年12月,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自2023年1月1日起,生二孩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三孩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湖北省黄冈市发布文件称,二孩及以上孕妇享受孕检费补贴及住院分娩补助;自孩子出生,至满三岁,每年享受育儿专项补助,二孩500元/年,三孩1000元/年。此外,在城区购买商品房,二孩家庭享受5000元、三孩家庭享受10000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此次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明确: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累计7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累计11000元;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累计19000元。
济南市则配套了购房政策,按照规定,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100万元。
症结所在:新生儿数量长期下滑
鼓励生育的背后,隐藏着当下我国人口结构的症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出生人口降至1062万人,比2020年减少140万人,创1949年以来新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2%,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此外,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披露,中国现有13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分别是: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一方面是存量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另一方面是增量的新生儿数量不足。生育激励政策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提振作用,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冲击继续存在。由此也可以解释一年多来各地“马不停蹄”出台政策鼓励生娃。
然而,人口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重要活力。有观点认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得益于人口总量的增加、质量和结构的改善,推动其在二战后经济腾飞并成为世界霸主。聚焦我国的实际情况,恒大研究院指出,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随着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将日益上升,部分制造业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
人口持续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在东亚国家得到验证。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少子老龄化冲击着供需两侧,使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劳动力供给不足且劳动生产率增速趋缓;技术进步迟缓,独角兽企业数量大幅落后;消费增速降至冰点,健康消费需求显著提升;储蓄投资需求萎缩,股价、利率、住宅开工冲顶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5%,总和生育率1.3已经与日本持平。202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5,从国际经验看来,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水平,才能稳定下一代的人口数量。
未来生育趋势怎么看?
根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中的预测情形,中国人口将在2—3年内进入负增长,到2050年减少到12.64亿,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6.85亿,占世界比例将从现在的18%降至6.5%。
提振生育意愿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我国居民生育意愿没有有效转化为实际生育,主要受到女性生育机会成本、托幼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国泰君安证券研判,总量上,受制于育龄妇女数量下滑,新生儿数量减少的长期趋势难以逆转。但结构上依然有亮点:一方面,参考台湾地区生育情况,中国三孩数量有望每年新增60万(考虑到人均收入差异,实际效果可能低于测算);另一方面,生育率是否能够提高,主要看经济能力和潜在生育意愿,未来沿海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生育率提升的概率可能更高。
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扭转困境的措施,现有生育支持政策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时间支持、经济支持与服务提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蕾、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汤梦君指出,时间支持维度包括产假、陪产假与育儿假;经济支持维度旨在降低教育、住房的成本压力,包括个人收入税的减免、双减制度、购房优惠及部分地区儿童津贴的试点;服务提供则包括普惠性的托幼托育服务,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女性再就业培训,产前产后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辅助生育制度。
走出低生育率,改变当前低生育的社会意识,最终还须落脚到政策面驱动。而最近一年多以来各地鼓励育儿新政的提振效果如何,也许可以从本月即将公布的新生儿数据中看到结果。